close

  為了更好地實現合理用血,節省公共資源,提供優質低價服務,在昨天的“世界獻血者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宣佈成立“無輸血心臟外科中心”,決心把管理創新和科技進步帶來的福利,普惠給廣大的手術病人。
  心臟手術向“血流成河”說不
  心臟手術一直都被稱為“用血大戶”,給人的印象是“血流成河”和“浴血奮戰”,老百姓們更是談及色變。
  文獻報道證實,心血管手術異體輸血率居所有手術種類之首。目前,我國成人心臟手術平均輸血率約為70%,部分醫院心臟手術輸血率達到100%。即便在醫療技術發達的美國,成人心臟外科手術平均輸血率也在45%~50%左右。
  但是,輸血(異體輸血)本身就相當於一次異體細胞移植,除了增加血源傳播性疾病和輸血相關不良反應的風險外,異體輸血還增加心臟手術患者感染髮生率、併發症和死亡率,降低長期生存率。此外,近幾年經常發生的血液資源短缺,也要求醫療機構尋找節流措施。
  面對心血管手術高輸血率的國際難題,從2008年起,阜外醫院從制定心外科圍術期輸血指徵、提高血液回收機使用率、預防應用抗纖溶藥、及時診斷凝血紊亂、將單病種用血量作為病房績效考核指標等有效措施,使醫院成人外科心臟手術平均用血量占據國際領先水平。目前,到阜外醫院做心臟手術,超過7成成人患者整個住院期間不需要輸異體血,超過8成患者不需要輸血漿。嬰幼兒手術輸血率也有顯著下降,15公斤以下嬰兒心臟外科“無血”手術已實現800例。
  技術創新是無輸血的基本支撐
  胡盛壽院長認為,“合理用血的背後是醫療質量與技術的綜合體現。‘國家隊’應該做‘國家隊’的事,這是手術量與日俱增、輸血量卻逐年遞減的制勝法寶。”
  作為世界最大心臟病診斷治療中心,阜外醫院相繼開展了治療危重心血管病的心臟移植、機械心室輔助、細胞移植、心肌塊移植等新技術,治療複雜先心病的複雜大動脈轉位的雙動脈根部調轉術、複雜矯正型大動脈轉位的半心室矯治術、自體肺動脈瓣二尖瓣位替換術、上腔靜脈與肺動脈吻合術、“無異體血輸註”低體重/小嬰兒/複雜先心病心內直視手術等新技術,治療新生兒肺動脈閉鎖、主動脈瓣狹窄、左主幹及多支冠狀動脈病變及複雜主動脈弓部病變的一站式複合技術新技術,常溫非體外循環全胸腹主動脈置換術、球擴支架治療主動脈縮窄病變手術,以及國內首例經導管主動脈瓣植入術、全球首款可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的起搏器植入術、經皮左心室重建減容術、左心耳封堵術等眾多介入、影像、起搏器及射頻消融術內科領域新技術,為不輸血或少輸血打下深厚基礎。
  除了臨床科技創新,醫院自主設計並研發的迷你新生兒和嬰兒型管路、全程血液回收裝置、持續動靜脈血氣檢測儀、腦氧飽和度儀,以及改良超濾技術與術中自體血回收和回輸技術,大大節約了血液資源。
  “一把手”工程和多學科合作
  阜外醫院把規範臨床用血提升為“一把手”工程,制定了《節約用血操作規程》,包括制定心外科圍術期輸血指徵、提高血液回收機使用率、預防應用抗纖溶藥、及時診斷凝血紊亂、定期公示病房間和同級醫師間單病種手術輸血量(率)比較等具體措施,規範系統科學、合理使用血液(包括血液製品),減少術中失血和不必要的輸血,來提高手術醫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在保證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實現“無輸血心臟手術”的目標。
  另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多學科血液管理團隊。在節血的整個環節中,醫務處、輸血科、外科、麻醉科、體外循環科和術後恢復室、心內科等相關部門各負其責、相互配合。外科醫師加強止血技術和責任心,盡最大努力減少術中和術後失血,麻醉醫師應加強圍術期血液保護,體外循環醫師要採取血液保護措施,術後ICU醫師承擔血液保護職責,醫務處和輸血科具體負責管理臨床科學、合理用血和輸血數據統計工作,共同形成多學科血液管理的格局。
  血液是生命的源泉,珍惜每一滴血液,才能讓更多需要的人獲得救助。為了引領全國心血管病學科提高醫療質量與合理用血並舉,阜外醫院將就無輸血心臟手術的管理和技術路徑編寫成指南在全國推廣。
  文/風景如畫  (原標題:心臟手術告別“浴血奮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b40mbpdf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