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既部署“過河”的任務,又指導如何解決“橋或船”的問題,貫穿了科學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為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鑰匙”。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既要深入理解講話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又要著力把握講話體現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提高攻堅克難、化解矛盾、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更好地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1.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
  哲學是人類的智慧之學。在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中,哲學是基礎。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掌握馬克思主義完整科學體系的重要前提。二〇一三年十二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體學習時指出,馬克思主義哲學深刻揭示了客觀世界特別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強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導共產黨人前進的強大思想武器。學哲學、用哲學,是黨的一個好傳統。要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黨的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原原本本學習和研讀經典著作,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掌握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更好認識規律,更加能動地推進工作。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我們黨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系統、具體、歷史地分析中國社會運動及其發展規律,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不斷把握規律、積極運用規律,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歷史和現實都表明,只有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我們才能不斷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斷開闢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發展新境界。
  要學習和掌握社會基本矛盾分析法。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存在於一切社會形態之中,規定著社會性質和基本結構,推動著人類社會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只有把這兩對矛盾運動結合起來觀察,把社會基本矛盾作為一個整體來觀察,才能全面把握整個社會的基本面貌和發展方向。今天,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調整生產關係,不斷適應經濟基礎發展完善上層建築,也就是要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不斷促進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社會基本矛盾總是不斷發展的,調整生產關係、完善上層建築需要相應地不斷進行下去,這就是歷史唯物主義態度。
  要學習和掌握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的基礎的觀點。生產力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最活躍、最革命的要素。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們要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不斷向前發展,推動實現物的不斷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的統一。物質生產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但生產關係也可以反作用於生產力,上層建築也可以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必須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通過進一步解放思想、進一步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要學習和掌握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是真正的英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是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事業。要充分相信群眾,緊緊依靠群眾推動事業發展,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尊重群眾首創精神,鼓勵地方、基層、群眾大膽探索,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要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2.提高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能力
  俗話說,思路決定出路,思維水平決定工作水平。能不能正確判斷形勢,能不能有效化解矛盾,能不能順利推進工作,關鍵看有沒有科學的思想方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體現著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等科學的思想方法,對許多問題的闡釋讓人豁然開朗。我們要認真學習運用這些思想方法觀察事物、分析問題,不斷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戰略思維能力,就是高瞻遠矚、統攬全局,善於把握事物發展總體趨勢和方向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總是善於從全局角度、以長遠眼光看問題,從整體上把握事物發展趨勢和方向,體現出恢宏的戰略思維。他強調,要樹立大局意識,善於從大局看問題,放眼世界,放眼未來,也放眼當前,放眼一切方面;要善於觀大勢、謀大事,把握工作主動權;要加強戰略思維,增強戰略定力,做到“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提高戰略思維能力,就要視野開闊、胸襟博大,緊跟時代前進步伐,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觀察和處理問題,從政治上認識和判斷形勢,透過紛繁複雜的錶面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內在規律,做到既抓住重點又統籌兼顧,既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既熟悉國情又把握世情。要增強戰略定力,在重大原則問題上旗幟鮮明、態度明確,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中平心靜氣、靜觀其變,在制定政策時冷靜觀察、謹慎從事、謀定而後動。
  歷史思維能力,就是以史為鑒、知古鑒今,善於運用歷史眼光認識發展規律、把握前進方向、指導現實工作的能力。歷史是前人的“百科全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現實、未來是相通的。歷史是過去的現實,現實是未來的歷史。”他關於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的回顧分析,關於改革開放前後兩個三十年關係的精辟闡釋,關於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的思想觀點,關於如何評價黨的歷史和歷史人物的深刻論述,都體現了深邃的歷史思維,給人以深刻啟迪。習近平總書記還強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黨史國史“這門功課不僅必修,而且必須修好”。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就要加強對中國曆史、黨史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世界歷史的學習,深刻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認清歷史趨勢,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在對歷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現實工作、更好走向未來。
  辯證思維能力,就是承認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善於抓住關鍵、找準重點、洞察事物發展規律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處處體現著唯物辯證的思想方法。比如,在論述改革問題時,強調“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在分析國際國內形勢時,強調要堅持“兩點論”,一分為二看問題,既要看到國際國內形勢中有利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利的一面;在闡述全面深化改革時,強調膽子要大、步子要穩,“戰略上要勇於進取,戰術上則要穩扎穩打”;在闡述社會治理時,指出“管得太死,一潭死水不行;管得太松,波濤洶涌也不行”;等等。提高辯證思維能力,就要認真學習辯證唯物主義,客觀地而不是主觀地、發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繫地而不是孤立地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矛盾雙方對立統一的過程中把握事物發展規律,剋服極端化、片面化。
  創新思維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過時的陳規,善於因時制宜、知難而進、開拓創新的能力。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從不等待不思進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將更多機遇留給善於和勇於創新的人們”。提高創新思維能力,就是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打破迷信經驗、迷信本本、迷信權威的慣性思維,摒棄不合時宜的舊觀念,以思想認識的新飛躍打開工作的新局面。要有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的意志,有探索真知、求真務實的態度,為了創新創造而百折不撓、勇往直前,不斷積累經驗、取得成果。
  底線思維能力,就是客觀地設定最低目標,立足最低點,爭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種積極的思維能力。“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徵穩馭舟。”毛澤東同志說過:“不論任何工作,我們都要從最壞的可能性來想,來部署。”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也強調:“我們要把工作的基點放在出現較大的風險上,準備好對策。”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善於運用‘底線思維’的方法,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這樣才能有備無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主動權。”提高底線思維能力,就是要居安思危、增強憂患意識,寧可把形勢想得更複雜一點,把挑戰看得更嚴峻一些,做好應付最壞局面的思想準備。要見微知著、未雨綢繆,增強前瞻意識,把工作預案準備得更充分、更周詳,做到心中有數、處變不驚。
  3.調查研究是一項基本功
  調查研究是做好領導工作的一項基本功,調查研究能力是領導幹部整體素質和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更沒有決策權。”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推進工作,刻舟求劍不行,閉門造車不行,異想天開更不行,必須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研究。
  重視調查研究,是我們黨做好領導工作的重要傳家寶。只有深入調查研究,才能真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實事求是,真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也才能從根本上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各項決策的正確制定與貫徹執行,保證我們在工作中盡可能防止和減少失誤,即使發生了失誤也能迅速得到糾正而又繼續勝利前進。經常開展調查研究,非常有益於促進領導幹部正確認識客觀世界、改造主觀世界、轉變工作作風、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有益於深切瞭解群眾的需求、願望和創造精神、實踐經驗。
  調查研究要找準問題、有的放矢。要緊緊圍繞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執行,深入研究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突出問題,深入研究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深入研究黨的建設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深入研究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點問題,深入研究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等領域的重大問題。這樣才能使調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決策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更好地為各級黨委和政府科學決策服務,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服務。
  調查研究要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要多層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調查瞭解情況,既要調查機關,又要調查基層;既要調查幹部,又要調查群眾;既要解剖典型,又要瞭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又要到困難較多、情況複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去研究問題。基層、群眾、重要典型和困難的地方,應成為調研重點,要花更多時間去瞭解和研究。尤其對群眾最盼、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更要主動調研,抓住不放,真正聽到實話、察到實情、獲得真知、收到實效。
  調查研究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樹立求真務實的作風,堅持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勇氣,從客觀實際出發,堅持結論產生在調查研究之後,建立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對調查瞭解到的真實情況和各種問題,堅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報喜又報憂,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處理好調查和研究兩個環節的關係,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細緻的思考,進行一番交換、比較、反覆的工作,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辦法。
  調查研究要制度化經常化。要堅持和完善先調研後決策的重要決策調研論證制度,把調查研究貫穿於決策的全過程,真正成為決策的必經程序,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水平。堅持和完善領導機關、領導幹部的調研工作制度,領導幹部要帶頭調查研究,拿出一定時間深入基層,特別是主要負責人要親自主持重大課題的調研。堅持和完善領導幹部聯繫點制度,領導幹部不僅要“身入”基層,更要“心到”基層,始終關心基層聯繫點,關心聯繫點的群眾,真心實意地交朋友、拉家常,直接瞭解基層幹部群眾的所想、所急、所盼。
  4.發揚釘釘子精神
  釘釘子往往不是一鎚子就能釘好的,而是要一錘一錘接著敲,直到把釘子釘實釘牢,釘牢一顆再釘下一顆,不斷釘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如果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結果很可能是一顆釘子都釘不上、釘不牢。做工作、幹事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要發揚釘釘子的精神”,不折騰、不反覆,切實把工作落到實處,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
  應該肯定,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廣闊天地里,廣大黨員幹部都是想幹事的,都有幹事的熱情,都想乾出一番事業,以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但現實中,我們也時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地區、部門換一屆領導,就要推倒重來、搞一個“兜底翻”,領導幹部為了顯示所謂的政績,另搞一套,空洞的新口號滿天飛。到頭來,給黨和人民的事業帶來嚴重損失。這是與我們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相符的,是與我們黨一貫倡導的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背道而馳的。因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發揚釘釘子精神,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牢記一個道理,政貴有恆。為官一方,為政一時,當然要大膽開展工作、銳意進取,同時也要保持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一張好的藍圖,只要是科學的、切合實際的、符合人民願望的,就要一茬一茬接著乾,乾出來的都是實績,廣大幹部群眾都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朝令夕改,那就什麼事情也乾不成。領導幹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始終堅持為人民謀利益的政績觀,正確處理大我和小我的關係,長遠利益、根本利益和個人抱負、個人利益的關係,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脫離實際的盲目攀比,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真正做到對歷史和人民負責。
  堅持“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實、再抓實,不抓實,再好的藍圖只能是一紙空文,再近的目標只能是鏡花水月。”幹事業不是做樣子,不是做錶面文章,很多時候,有沒有新面貌,有沒有新氣象,並不在於制定一打一打的新規劃,喊出一個一個的新口號,而在於結合新的實際,用新的思路、新的舉措,腳踏實地把既定的科學目標、好的工作藍圖變為現實。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切實幹出成效來,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任務一經確定,就要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向前走,不斷積小勝為大勝。
  發揚釘釘子精神,還要建立規範的幹部考核評價體系,形成激勵幹部求真務實的有效機制,使那些重實際、說實話、務實事、求實效的幹部,不僅不吃虧,而且受到鼓勵、褒獎、重用;使那些做錶面文章、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跑官要官的幹部,不僅撈不到好處,而且受到批評和懲處。只有這樣,才能使開拓進取謀發展、埋頭苦幹抓落實蔚然成風。
  5.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學習是文明傳承之途,人生成長之梯,政黨鞏固之基,國家興盛之要。重視學習、善於學習,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的重要保證。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號召全黨同志,一定要善於學習,善於重新學習,依靠學習走向未來。
  同過去相比,我們今天的學習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當前,全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展起來後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現在,我們遇到的問題中,有些是老問題,或者是我們長期努力解決但還沒有解決好的問題,或者是有新的表現形式的老問題,但大量是新出現的問題。新問題每時每刻都在出現,而且多數又是我們過去不熟悉或者不太熟悉的。要認識好、解決好這些問題,唯一的途徑就是增強我們自己的本領。只有加強學習,才能增強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才能使領導和決策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才能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後的問題。
  學習應該是全面的、系統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學習重點,也要註意拓展學習領域;既要向書本學習,也要向實踐學習;既要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專家學者學習,也要向國外有益經驗學習。首先,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要通過堅持不懈地學習,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解決問題,堅定理想信念,帶領人民走對路。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有“望盡天涯路”那樣志存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風凋碧樹”的清冷和“獨上高樓”的寂寞,靜下心來通讀苦讀;要勤奮努力,刻苦鑽研,捨得付出,百折不撓,即使“衣帶漸寬”也“終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願;要堅持獨立思考,學用結合,學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學習和實踐中“眾里尋他千百度”,最終“驀然迴首”,在“燈火闌珊處”領悟真諦。其次,要學習黨史、國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這是領導幹部開展工作要做的基本準備,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養。同時,還要結合工作需要學習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科技、軍事、外交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提高知識化、專業化水平。
  要正確把握學習的方向。忽視了馬克思主義所指引的方向,學習就容易陷入盲目狀態甚至誤入歧途,就容易在錯綜複雜的形勢中無所適從,就難以抵禦各種錯誤思潮。沒有正確方向,不僅學不到有益的知識,還很容易被一些天花亂墜、脫離實際甚至荒唐可笑、極其錯誤的東西所迷惑、所俘虜。
  學習的目的全在於運用,要通過學習增強工作本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空談誤國,實幹興邦”,說的就是反對學習和工作中的“空對空”。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並且是更重要的學習。要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著問題學,拜人民為師,做到乾中學、學中乾,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千萬不能誇誇其談、陷於“客里空”。
  要把學習作為一種追求。要善於擠時間,多一點學習、多一點思考,少一點無謂的應酬、少一點形式主義的東西。要沉下心來,貴在持之以恆,重在學懂弄通,不能心浮氣躁、淺嘗輒止、不求甚解。領導幹部要把學習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飢似渴地學習,積少成多、積沙成塔,積跬步以至千里。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的幹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  (原標題:十二、掌握工作制勝的看家本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b40mbpdf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